時間的摺痕

 ——選自《在場之光:日常的現象學小品》

他坐在老家的長椅上,等水燒開。這是他小時候最熟悉的位置。長椅的木頭經過多年日曬雨淋,已經有些乾裂,但坐起來的感覺,仍像過去——溫暖、鬆軟,甚至帶著一點隱約的香氣。

水壺嘶嘶作響,他卻彷彿還在等什麼。

忽然,他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個午後,祖母也是這樣坐在這張椅子上,一手撫著茶罐,一手握著扇子,窗外風過,竹影搖晃,時間像茶一樣,靜靜泡開。

現象學說,時間不是鐘錶的刻度,而是意識的延展。

我們不是活在「現在點」的連續之中,而是活在「過去的殘響」與「未來的期待」所交織的場域裡。每一個現在,都像一頁紙,被摺進記憶與盼望之間。

我們等待,不只是等水開、等人來,更是等那個記憶中的自己再次現身。等待讓時間變得可感,它不再流走,而是在我們心中盤旋、回轉、沉澱。

而回憶,則是時間的皺摺,是我們在過去的頁面中,重新摸索存在的紋理。

水終於開了。他起身,沖了一壺茶,茶香升起,帶著某種說不出的熟悉感。

那一刻,他明白:他等待的不是水、不是人,也不是祖母回來。他等待的,是那個仍能在時間裡感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