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在場之光:日常的現象學小品》
他們坐在醫院長椅上,一左一右,中間隔著一杯尚有餘溫的咖啡。
父親剛做完手術,醫生說情況穩定,但他卻無法找到一句話來安慰母親。
「你還好嗎?」他終於問。
母親只是點了點頭,沒有回答,也沒有轉頭。眼睛盯著病房門口,像是盯著一個不會說話的未來。
語言是世界的門,但也是邊界。
現象學指出,語言不是傳遞訊息的管道,而是我們向世界開放的一種方式。當我們說出一個詞,實際上是讓那個詞所指涉的世界向對方展現。但也有些時候,語言顯得過於輕薄,無法承載正在發生的真實。
那些最深刻的時刻——悲傷、離別、愛、失落——常常不是被說出來的,而是被感受到的。
那天的長椅很冷,燈光像水一樣白。
他沒再說話,只把咖啡推向母親。她沒有接,但手指輕輕碰到了杯壁。那一瞬間,他忽然覺得語言之外,還有什麼正在被理解。
語言結束的地方,也許正是感覺開始沉澱之處。
有些話,是說不出的。但我們會記得:某天,在一張長椅上,我與你共坐,沒有言語,卻彼此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