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在場之光:日常的現象學小品》
清晨,他醒得比平常早。窗簾尚未拉開,天色灰濛,只有鳥聲在樹梢低語。他沒有起身,只是躺著,靜靜地聽,靜靜地呼吸。
那一刻,他發現,自己什麼也沒做,卻無比確定地「在」。
不是因為思考,不是因為說話,而是因為這一口又一口的氣息。他活著,而這活著,本身就足夠。
現象學不是要我們去追問「我是誰」,而是讓我們重新感受「我在這裡」。
呼吸是最被忽略的存在狀態。它不需要學習,也不需要意志,我們總在呼吸中走過一天、進入夢中、穿越悲歡。它是所有經驗的地基,是在場的最低限度,也是最高恩賜。
梅洛-龐蒂會說,身體並不是靜態的物體,而是一個活生生的開端——我們與世界的接縫處。而呼吸,正是這個縫隙最基本的律動。
他輕輕坐起身,窗外的光正好落在木地板上。他沒說話,也沒想太多。只是呼吸,然後靜靜地,讓這一刻滲透進皮膚與骨骼。
他忽然明白,有些日子,不需要被證明。
你存在,就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