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者的視角出發
那是一場綜藝節目,主持人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電梯裡的鏡子,是做什麼用的?」
嘉賓們熱烈發表意見:
「讓人可以整理儀容。」
「增加安全感,可以看到身後。」
「擴大空間感,減少壓迫。」
答案皆合情合理,卻都繞在自己與鏡像之間的關係裡打轉。
直到主持人說出那個「真正的答案」:
「是為了讓行動不便者坐著輪椅進入電梯後,不必費力轉身,也能從鏡中看到樓層指示燈。」
一瞬間,場面沉靜了下來。
尷尬、不安、內疚——那些沒說出口的感受,在空氣裡流動著。
人,總是如此習慣從自身出發理解世界。我們擅長想像、推理,卻很少真正從「他者」的視角觀看現實。
現象學提醒我們:世界不是由抽象概念組成,而是透過身體與經驗與他人的交織所顯現。那面鏡子,本不屬於我們的日常視線,它是某些人「不得不」使用的工具,卻被我們誤認為「方便自己」的小設計。
這種偏誤不是源於惡意,而是因為習慣站在熟悉的位置思考。
也正因如此,每一次真誠的換位,每一次從別人的世界重新觀看事物,都具有開啟理解與關懷的力量。
電梯裡的鏡子,反射的不只是影像,更是我們觀看世界的角度。
如果我們願意從他者那裡借來一雙眼睛,世界將不再只是自己的倒影,而是擁有無數入口的共在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