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裡的生長與纏繞
那是一排行道樹,筆直挺立於城市邊緣。陽光下,我注意到其中一棵特別的黑板樹,枝幹間糾纏著另一種生命——榕樹。一種纏勒植物,密密地攀附,蓬勃生長,仿佛正上演一場自然界的生命協奏曲。
我覺得新奇,便拍下照片傳給朋友。他卻說:「這是鳥榕,一種纏勒植物。它會努力附生在別的樹上,向下扎根、向上奮發,直到原本的宿主無法再獲得陽光與養分,慢慢枯死。」
我心中一驚——黑板樹那麼粗壯,怎麼可能會被纏勒致死?
但隔日特地再去觀察,才發現那棵黑板樹的頂端,早已失去了綠意,相較於旁邊生機盎然的同伴,它顯得寂靜而衰敗。
幾週後,這棵黑板樹被移除,連同依附的榕樹一同消失。
我站在原地,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傷。
這段樹與樹的關係,讓我想到人與人之間的共處。我們總說「共生」,但所謂共生,真的可能嗎?一方強勢地成長,無止盡地索取空間與資源,最終壓迫到原本的基礎,終將導致整體的毀滅。
現象學教我們回到經驗本身去感受存在。那天我望著樹木,忽然意識到:有些關係,看似緊密,實則是傷害;有些合作,若無節制,也可能是自毀的開端。
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沒有意識到關係的邊界與節奏。
真正的共好,不是我成長,你讓位;而是我成長,不妨礙你也能向光。共生,是彼此照顧彼此空間的藝術。
或許,只有當我們願意在自己的繁盛中,留出他者呼吸的空間,才能在世界的林蔭下,共同成為真正茂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