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是唐朝人陸羽所撰的茶學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茶的專著。整個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史逾兩千年,累積古典茶書至少有 124 種,陸羽《茶經》是其中的第一部,它不僅是中國飲茶文化的第一本專著,也是影響日本茶道,被日本人奉為經典的茶書。
全書分3卷10篇,總結茶的栽培、採摘、製作、鑑別、煮飲的流程和工具,收集歷史上與茶有關的史料,是當時茶學知識的集大成之作。
《茶經》影響和倡導了中國人的飲茶習慣,極大地推動中國茶文化的建立和發展。
一之源 茶樹的植物學特徵,茶的字形和名稱,茶樹的種植與生長環境,鮮茶葉品質的鑑別,茶飲的功用
二之具 採茶和制茶的工具
三之造 採茶和制茶的工藝,根據成品茶葉外形來鑑別其品質的方法
五之煮 煮茶的程序和技巧(包括煮茶前的茶葉炙烤,以及用水的選擇)
六之飲 飲茶的作用、歷史和方法,影響品茶質量的九個主要問題(「九難」)
七之事 從上古至唐朝的與茶有關的歷史資料,包括醫藥、詩詞、軼事等
八之出 唐朝的茶葉產區,各地茶葉的品質
九之略 在山野等特定情境下品茶時,可以予以省略的采、制、煮茶工具
十之圖 主張將《茶經》寫在絹布上張掛,以便記憶
從精神的角度來說,唐人飲茶已有茶道,所謂「茶道」是以修行「道」爲宗旨的飲茶藝術,是飲茶之道和飲茶修道的統一。據丁以壽的歸納,則認為「茶道包括茶藝、茶禮、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謂茶藝是指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的一套技藝;所謂茶禮,是指茶事活動中的禮儀、法則;所謂茶境,是指茶事活動的場所、環境;所謂修道,是指通過茶事活動來怡情修性、悟道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