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詩詞

 

《茶經》  作者:陸羽 


《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想羡歡宴》  作者:白居易

遙聞境會茶山夜, 珠翠歌鐘且繞身。

盤下中分兩州界, 燈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遞舞應爭妙, 紫筍齊嘗各斗新。

自嘆花時北窗下, 蒲黃酒對病眠人。


《西山蘭若試茶歌》 作者:劉禹錫

山僧後簷茶數叢,春來映竹抽新茸。

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

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驟雨松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徊。

悠揚噴鼻宿酲散,清峭徹骨煩襟開。

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雖嘗未解煎,桐君有籙那知味。

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餘。

木蘭霑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

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

不辭緘封寄郡齊,磚井銅爐損標格。

何況蒙山顧渚春,白泥赤印走風塵。

欲知花乳清冷味,須是眠雲跂石人。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作者: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喫。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喫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來山,在何處,玉川子。

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茶》 作者: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作者:劉言史

粉細越筍芽,野煎寒溪濱。

恐乖靈草性,觸事皆手親。

敲石取鮮火,撇泉避腥鱗。

熒熒爨風鐺,拾得墜巢薪。

潔色既爽別,浮氳亦殷勤。

以茲委曲靜,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時,自歠指下春。

湘瓷泛輕花,滌盡昏渴神。

此遊愜醒趣,可以話高人。

《西陵道士茶歌》 溫庭筠

乳竇濺濺通石脈,綠塵愁草春江色。

澗花入井水味香,山月當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鳥翎,拂壇夜讀黃庭經。

疏香皓齒有餘味,更覺鶴心通杳冥。


《詠茶十二韻》 詩詞作者:齊己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閒思異果平。松黃干旋泛,雲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匱盛。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作者: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

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

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崔侯啜之意不已,

狂歌一曲驚人耳。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嘗新茶》 作者:曾鞏

麥粒收來品絕倫,葵花制出樣爭新。

一杯永日醒雙眼,草木英華信有神。


《汲江煎茶》 作者:蘇軾

活水還將活火烹 自臨釣石汲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 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 松風仍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椀 卧聴山城長短更

《採茶詞》作者:高啟 

雷過溪山碧雲曖,幽叢半吐槍旗短。

銀釵女兒相應歌:筐中摘得誰最多?

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

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

山家水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武夷茶》  作者:陸廷燦

桑苧家傳舊有經,彈琴喜傍武夷君。

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雲。

醒睡功資宵判牘,清神雅助畫論文。

春雷催茁仙岩筍,雀尖龍團取次分。


《題畫》  作者:鄭板橋

其一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

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其二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