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哪裡?
學習接受,是自我克實之道;想當然耳,是自在安忍之道;凡事忍耐,是自由快樂知道;護美別人,是自我善緣之道。
快樂之道
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不要把怨恨留到明天;不要把愛心縱容邪惡,不要把慈悲施予非法。
離苦之道
要明因識果,要謹言慎行;要防非止惡,要攝心正念。領眾之道
要知人才能善任,要育人才會繼承;要用人才能助緣,要留人才有餘地。
識人之道
用人要知人,教人要明理;用人要公正,留人要上進。修行之道
見人善行多護美,見人困惑指迷津;聞人稱譽更奮勉,聞人謗語要警惕領導之道
要能講、能做:要無怨、無悔要有慈、有智:要不私、不傲。培植之道
植樹要培其根,值得要培其心;植量要培其廣,植福要培其勞。安居之道
居安字時,能思危機;居福德時,能慮遠禍;居豐饒時,能濟貧困;居高位時,能念謙卑。
四好之道
若要身體好,飲食要吃少;若要人緣好,誠懇莫驕傲;若要家庭好,關懷最重要;若要事業好,勤勞來創造。
道心
真心無諂是道心,正心無邪是道心;真心無偽是道心,慈心無暴是道心;
修道者的心
濃淡,要有不拘的中道心:順逆,要有不憂的雅量心;哀樂,要有不入的平常心;有無,要有不計的平等心。
我能為世問留下什麼?
為社會留下建設、發心、奉獻,為朋友留下親切、服務、善緣,
為生命留下信仰、證悟、功德。
看心
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調心不調身,愚人調身不調心。
養心
以和平願力來養心,以般若扶會來養心;以菩提禪淨來養心,以空無包容來養心。
道心
真心無諂是道心,正心無邪是道心;真心無偽是道心,慈心無暴是道心;
處世禪心
橫逆來時,要能不怨不尤;病苦來時,要能不驚不怖;議謗來時,要能不遍布苦;榮寵來時,要能不驕不慢。
生活四心
處世要有慈心,助人要有悲心;做事要有喜心,修行要有捨心。
去除心病
要求不著急,脾氣慢半拍;癡迷轉靈巧,疑嫉化祥和。心平氣和之方
遇人爭執鬥爭時,沒有偏頗;遇人衝動粗暴時,心存和善;遇人執著不解時,不強進言;遇人是非不明時,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