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網路文章)

擁有健全心靈,身體自然健康

不過一碗飯

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求您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兩個人一起問。

師父閉著眼睛,隔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了。

才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卻沒動。

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

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

另一個留在公司裡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漸漸受到器重,已經成為經理。

有一天兩個人遇到了。

「奇怪!師父給我們同樣“ 不過一碗飯 ”這五個字,我一聽就懂了,不過一碗飯嘛!日子有什麼難過?何必硬賴在公司?所以辭職。 」

農業專家問另一個人:「你當時為什麼沒聽師父的話呢?」

「我聽了啊!」那經理笑道:「師父說:不過一碗飯,多受氣、多受累,我只要想不過為了混碗飯吃,老闆說什麼是什麼,少賭氣、少計較,就成了!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

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師父已經很老了,仍然閉著眼睛,隔半天,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

然後,揮揮手……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很多事真的只是一念之間啊!

#網路文章分享

#領悟各在自己心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Mj7bLEIXc

水餃

人生就像水餃,無論是被拖下水、扔下水、還是自己跳下水,
一生中不淌一次渾水就不可能成熟。

歲月是皮、經歷是餡、
酸,甜,苦,辣皆是滋味,
毅力和信心正是水餃皮上的褶皺,
人生中難免被人狠狠捏一下、被水燙一下、被咬一下,
倘若没有經歷硬装成熟,總會有露餡的時候,

這些經歷都是財富!
〜大家好像都下水過〜〜

電梯裡的鏡子

在一次電視台的綜藝節目中,主持人向嘉賓提問:「電梯裡常會有一面大鏡子,這鏡子是幹什麼用的呢?」

那些嘉賓紛紛回答:「用來檢查一下自己的儀表。」

「用來看看後面有沒有跟進了不懷好意的人。」

「用來擴大視覺空間,增加透氣感。」

在一再啟發而仍不能說出正確答案時,主持人終於說出了非常簡單的道理:「肢殘人搖著輪椅進電梯時,不必費神轉身,就可以從鏡子裡看見樓層顯示燈。」

嘉賓們都顯得有點尷尬,其中一位抱怨說:「我們怎麼未能想到這一點呢?」

是呀,我們考慮問題時常常會海闊天空,但不幸的是,無論思路如何開闊,我們往往還是從自己出發的。

偶爾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下,也許就能看到全新的世界,你就會發覺世界之大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如果可能的話多替別人想一想。


同理心〜〜

一本書

人生就是一本書
封面是父母給的
内容是自己寫的
厚度可能不完全由本人決定
但精彩程度卻是自己創造的
至於有多少人閲讀
就看你能影響多少人

一支鉛筆與橡皮擦的故事

鉛筆:「我很抱歉。」
橡皮擦:「什麼事?你沒做錯任何事啊。」
鉛筆:「我很抱歉,因為我的緣故,你受到傷害,只要我出錯,你永遠在那裡為我將錯誤刪除。但當你讓我的錯誤消失的時候,您都會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你每次都會變得越來越小。」
橡皮擦:「那倒是真的。不過我並不真的在意。你知不知道,我就是因為這個目的而存在。只要你做錯了事,我就幫你解決,我知道將來有一天我會消失,而您就會換一個新的我繼續使用,其實我很高興能做這件工作。因此,請停止為我擔憂。我不喜歡看到你傷心的樣子。」
我發現,這支鉛筆和橡皮擦之間的對話,很鼓舞人心。
父母就像橡皮擦,而他們的孩子們就像鉛筆。
父母永遠都在那裡,為他們的孩子清除錯誤。
一路走來,有時他們會受傷,變成更小、更舊,最後終將停止這件工作而離開他們的孩子。
雖然他們的孩子們終將找新的橡皮擦(配偶),但是父母仍然對他們曾經為他們的孩子做的所有事情感到高興,並且總是不喜歡看見他們寶貝的人擔心或是悲傷。
在我的一生中,我曾經是鉛筆。
我的痛苦就是看到橡皮擦 (就是我的父母)每一天都變得越來越小。
因為我知道總有一天,我所能夠剩下的,也只有像橡皮擦一樣逐漸變小的感覺,以及..在我記憶中曾經擁有的一切。

茶葉

茶葉因為沸水才釋放了深蘊的清香;
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
才能留下我們一脈脈人生的幽香!
生活就是煮上一壺清茶,
尋上幾本詩書,
讓茶散發出陣陣的幽香,
不濃不淡,便是歲月沉澱的馨香,
一縷陽光,
一盞綠茶,
一段音樂便是人生最美時光,
時光深處,惟願歲月靜好。
靜下來,享受一下慢生活,
給心靈尋一份安暖,
給自己尋一方晴空,
品茶悟人生,平淡是本真,
苦為其歷程,甘為其饋贈,
沉浮且淡看,安然度一生。

酒色財氣

「好文章,好禪機。」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到大相國寺拜訪他的好友佛印和尚,恰值佛印外出,蘇東坡就在禪房住下。

無意中看到了禪房牆壁上留有一首佛印題的詩,其詩云:
酒色財氣四堵牆,
人人都在裡面藏;
誰能跳出圈外頭,
不活百歲壽也長。

  蘇東坡看後,另有所思,就提起筆來,在佛印的詩旁邊附和了一首,他寫的是:

飲酒不醉是英豪,
戀色不迷最為高;
不義之財不可取,
有氣不生氣自消。

  寫完後,蘇東坡次日就離去了。

又一日,宋神宗趙頊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來到大相國寺游覽,他們看到了佛印和蘇東坡的題詩,感到頗有趣,神宗就對王安石說:愛卿,你何不和一首?

王安石何等高才,他隨即應命,揮毫潑墨,寫道:
無酒不成禮儀,
無色路斷人稀;
無財民不奮發,
無氣國無生機。

宋神宗大為贊賞,也乘興題寫了一首,他寫的是:
酒助禮樂社稷康,
色育生靈重綱常;
財足糧豐家國盛,
氣凝太極定陰陽。

這是一組關於酒色財氣的妙趣橫生的組詩,由於作詩的人所處的立場和格局不同,對於同樣的酒色財氣四種事物也就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評價。

佛印和尚的詩從証悟佛家之空性來談,提倡完全和酒色財氣相絕緣,出離世間,是佛家的出世思路,是內聖之法門。

蘇東坡的詩強調對待酒色財氣關鍵是把握一個度,中庸之道。是從儒家個人修身方面來談,也屬於內聖之法。
王安石和宋神宗則從酒色財氣對國家社稷的正面作用方面來談,肯定了酒色財氣中所蘊含的積極因素,一個是賢相的眼界,一個是王者的格局。
這就是一人一道,認知不同,感受不同。所以萬事萬物沒有對錯,只是我們的角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