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的核心

 王陽明「心學」的思想核心,可濃縮為四個字:「致良知」。這是他哲學體系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中國儒學傳統中極具轉折意義的一環。以下是心學的幾個核心概念:


一、「心即理」——一切理在吾心中

王陽明反對朱熹「格物致知」的外求之說,主張理無須從事物中尋找,理就在人的內心之中。所謂「心即理」就是說,宇宙間的道理,不在事物之外,而存在於人之本心。這種觀點是對理學外在求理的一種徹底轉向。


二、「知行合一」——真知即是實踐

王陽明批評「知而不行」是假知。他主張:**真正的知,是包含行動的知,離開實踐的知識是空談。**比如你知道孝順是對的,但若你不實踐,那這個「知」就不是真的。


三、「致良知」——發現與實踐天賦的道德直覺

「良知」是指人與生俱來的道德判斷能力。致良知,就是喚醒並實踐心中這份對善的感通與分辨能力。這份良知是人人本有的,不分貴賤賢愚。王陽明認為,道德不需由外界灌輸,只需返觀自身,即可知善惡、美醜、正邪。


四、教學與修養:心即是天地良心之所在

王陽明的教育與修身觀強調內在反省與持續實踐。他認為人的修養不在於知識的積累,而在於對心的觀照與涵養。這也是心學成為晚明思想革新的重要基礎,啟發了很多後來的實踐主義思想。


總結一句話: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是:在內心中發現道德理性,並實踐於行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