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一日遊

 參觀日期:2024/6/21

第一站:參觀臺灣客家文化館

背景說明:

臺灣客家文化館位於苗栗銅鑼科學園區內,於101年5月12日正式開園,定位為全球客家文化及產業之交流與研究中心,供為文化保存、產業發展與觀光交流之平台。

館內設置常設展示區、特展館(第一~五特展室)、客家圖書資料中心、國際會議廳及多媒體影音劇場等設施,具備展示客家、典藏客家、研究客家、產業客家及多元文化教育推廣等功能。

因應文化館舍發展趨勢,展覽跟欲脫傳統模式,規劃結合多媒體、展演、體驗及活動等多元互動之策展方式,期望展現豐富、精采絢麗之客家文化,並引領民眾走入客家文化的縮影當中。

由於非假日前往,因此參觀的人並不多。

參觀過程:

先去參觀客家圖書資料中心,館方人員客氣的說明,這是圖書館,要參觀可以去另一個展場看。只是既來之,就看看吧!這裏其實收藏了許多客家文化書籍,應該是進行客家文化研究的好地方。可惜在書海中,缺乏導覽下沒找到想看客家文化的核心。

圖書館出來後,在走道中享受綠建築帶來的夏日涼風其實也不錯。



然後就先去商店買了一些紀念品,只是那裏連一台提款機也沒有。

走過一個很漂亮的天橋以後,進入展場。由於事先沒做好功課,在廣大的空間中迷航,也不知道要看什麽好,欠缺一個引導與解說機制。

參觀心得:

參觀臺灣客家文化館後的心得似乎是有點失望,因為未能完全體驗到該館宣稱的多元互動展覽方式和豐富的客家文化內涵。以下是參觀的幾個主要觀察點:

1.圖書資料中心:

圖書館收藏了許多客家文化書籍,是進行客家文化研究的好地方,但缺乏導覽,難以找到核心資訊。

2.設施和環境:

綠建築設計帶來的涼風令人舒適,走道和天橋的設計也很漂亮,但商店沒有客家特色,也沒有提款機,造成一定的不便。

3.展場體驗:

因缺乏引導和解說,在廣大的展場中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該從何看起。

4.展覽內容:

雖然宣稱展覽結合了多媒體、展演、體驗及活動等多元互動方式,但實際上並未看到具體內容,難以體會客家文化的精髓和與日常生活的差異。

總結來說,這次參觀可能因為準備不足、導覽和解說欠缺,導致無法深刻體會到客家文化的豐富內涵。

或許下次參觀前可以先做一些功課,並尋求館方的導覽服務,以期獲得更深入的文化體驗。

第二站:銅鑼茶廠

背景說明:

銅鑼茶廠座落於苗栗縣銅鑼鄉,隸屬於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北、中、南五座茶廠其中之一。地處丘陵台地,屬酸性粘質紅泥土壤,日夜溫差大濕度高,所生長的茶葉厚實,茶香濃郁。



銅鑼茶廠主要茶產為東方美人茶、蜜香紅茶、綠茶、烏龍茶。尤以東方美人茶(俗稱 膨風茶)最具在地代表性,茶園栽種以最適製東方美人茶的青心大冇茶樹為主,主要採摘是在每年的農曆「芒種」前後,每年參加全國、苗栗東方美人評鑑比賽,皆獲得各項大獎殊榮。

茶園面積佔地30公頃,依天候條件採自然方式耕種,是一座著重生態環保永續的茶園。

參觀過程:

停車後買一百元入門票,可以點餐來吃,可折抵入門票。餐後可直接去茶園拍照。

參觀心得:

休閒享受喝茶聊天的地方。


第三站: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背景說明:

臺灣攝影先驅鄧南光(1908-1971),生於新竹縣北埔鄉,係北埔新姜家族與鄧氏家族結親之後裔。其藝術啟蒙源於二十世紀成長年代,在鄉土藝術陶冶下,舖植出作品中豐富的人文風情底蘊;昭和初期赴日本東京深造,受西方新即物主義影響,形塑出明確個人攝影風格,深獲藝壇矚目與肯定,與張才、李鳴鵰並稱為臺灣「攝影三劍客」。 紀念館建於1926年,座落北埔古蹟聚落、老街南端,為北埔地區第一棟RC造洋房,原為鄧氏家族故居,亦被稱為「柑園」,2006年公告為新竹縣歷史建築。攝影師本人1945年時曾為躲避戰事移居此處,因而為彼時北埔留下許多影像紀錄,是載有攝影家創作史、地方發展、族群記憶的重要記憶空間。

如今則在北埔鄉公所的運營管理下,兼具藝文展演功能、提供在地資訊與免費Wi-Fi、鄰近公有停車場之服務。



參觀過程:

由於到達時接近下午五點,人潮已散,準備下班了,當我們離開時,工作人員就來關門了!

參觀心得:

珍藏的許多鄧南光作品,對這個人有了初步認識,除了捕捉鄧南光生前的生活蹤跡也道出了北埔的歷史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