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論道覺感官,
談禪說教吃茶去。
齊ㄧ動作儀式感,
賞味嚐鮮飲茶趣。
品茶論道
什麼是好茶?
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茶,只要是你喜歡喝的茶就是好茶,涉及個人主觀認知問題每個人口味都不同,
價格不代表什麼,
名氣也不代表什麼,名氣跟價格只是市場上供需造成的結果,比賽茶獲得評審肯定,未必就會想要
香氣--各種茶葉有屬於自己的茶香,同一塊產地不同季節生產出來的茶香氣也會不同
回甘--很多人愛喝茶就是因為喝完之後回甘,感覺喉頭甜甜的
澀--喝茶的時候,除了香氣與回甘,最常能喝到的就是澀,當然有些茶不澀有些會澀
口感--喝下去時的口感很滑順,茶湯很順口咕嚕咕嚕的就都吞下去了
茶顏觀色:例如凍頂烏龍茶
茶形狀:條索緊結、勻整、捲曲成球。
茶色澤:墨綠油潤。
茶湯色:蜜黃透亮。
茶香氣:清香持久。
茶滋味:濃醇甘爽。
茶葉底:綠葉紅鑲邊。
覺感官
如何科學化形容飲茶感覺?
感官知覺是人類的感官接受物理刺激後,轉化產生之心理感覺的過程。屬個人感官的結果。
食品刺激所引起的感官知覺常見的包括外觀、香氣、風味、質地、餘味等感受,表現出食品與人類感官之間交互作用的結果 。
感官品評是利用人的感官當作工具或儀器,通過人的感官知覺,將這樣的感覺利用科學的評估方式。
驅動消費者購買茶的因素有很多,但不管是使用促銷、通路或品牌等手段,茶本身風味的喜好與否,還是大部分消費者最在意的因素。
可以說茶的風味是影響產品再次被食用的核心因素,也就是所謂的產品力。
談禪說教
如何廣結善緣?
強調 “茶禪一味”以茶助禪、以茶禮佛,在從茶中體味苦寂的同時,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禪機。
這對茶人以茶道為修身養性的途徑,藉以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有好處。
吃茶去
如何飲茶中悟道?
唐代高僧從諗禪師,居趙州(今河北省趙縣)觀音院。
趙州問僧:「你以前來過這兒嗎?」
僧答:「來過。」 趙州說:「吃茶去。」
趙州又問僧,僧答:「我第一次到這裡來。」趙州說:「吃茶去。」
院主大惑不解,問道:「來過也吃茶去,沒來過也吃茶去,這是什麼意思?」
趙州大叫一聲:「院主!」 院主脫口而答:「是!」 趙州說:「吃茶去。」
趙州主張「任運隨緣,不涉言路」,三稱「吃茶去」,意在消除學人的妄想分別。
一落入妄想,就與本性乖離。
只有「遇茶吃茶,遇飯吃飯」,除去一切顛倒攀緣,才是參禪的第一步。
趙州從諗禪師「吃茶去」法語為哲思,自然貼切,語意明瞭,詩境高遠,飲茶悟道。
齊ㄧ動作
為何要規定一大堆動作?
三溫---溫壺、溫勻杯、溫杯。
置茶--將茶葉放入溫好的壺中,茶葉泡法的用量可斟酌茶葉的緊實程度,不要放太多,要讓葉片有伸展的空間,小壺通常放1/3至1/2左右,亦可依個人對濃淡的喜好,而酌增或稍減。
沖水--溫潤泡是將熱水注入壺中,不要停留,立即倒入勻杯中。通常這次的茶湯是不喝的。而這主要目的是在將緊結的茶葉泡鬆,屆時每泡茶湯才能維持同樣的濃淡。再沖水時動作的優雅,能讓品茗的過程更賞心悅目。
出湯--將茶注入勻杯中,通常的浸泡時間為45秒就足夠。再奉茶給來賓。
品茶--好好的欣賞茶湯清澈明亮的色澤,並享受茶香帶來的芬芳和喜悅。啜一小口茶,細細品味,慢慢飲盡杯裡的茶。
儀式感
如何營造氣氛?心理學家定義「一連串象徵性的動作,通常固定而重複,而缺乏直接的生產目的」。
儀式會有三個元素,固定的行為順序、行為具有象徵意義,以及這些儀式感的行為不具有真正的實用用途。
村上春樹曾說過:「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
賞味嚐鮮
臺灣茶特色如何?
因風土氣候、栽植品種及加工方法的不同,發展出多元茶類,依照加工製程之不同,主要可分為八大特色茶類,並歸類為六大茶系。
(1) 臺灣綠茶:代表茶類為三峽碧螺春綠茶。
(2) 清香型條形包種茶:代表茶類為文山包種茶。
(3) 清香型球形烏龍茶:代表茶類為高山烏龍茶。
(4) 焙香型球型烏龍茶:代表茶類為凍頂烏龍茶、鐵觀音茶、紅烏龍茶。
(5)東方美人茶:代表茶類為石碇及桃竹苗地區所產的東方美人茶,又稱白毫烏龍茶。
(6) 臺灣紅茶:代表茶類為日月潭紅茶、小葉種紅茶、蜜香紅茶。
例如凍頂烏龍茶
名稱:「凍頂」為地名,一指台灣南投縣鹿谷鄉「麒麟潭」邊的「凍頂山」,一指台灣南投縣鹿谷鄉「彰雅村」的「凍頂巷」。「凍頂山」,在清光緒20年《雲林縣采訪冊》中,作「崠頂山」。係源自客家話「崠頂」(四縣/海陸:dung dang),即山頂。民間則附會是因為先民早期無鞋可穿,寒冬必須「凍著腳尖上山頂」而得名。
凍頂烏龍茶的由來有幾種說法,一說1855年鹿谷人林三顯資助林鳳池到福建省考試,林鳳池高中舉人後回到家鄉時,為了報答恩情從武夷山脈帶回36珠青心烏龍的茶苗,其中12珠茶苗由林三顯種植在台灣南投縣鹿谷鄉永隆村麒麟潭旁邊的山上,成為凍頂烏龍茶的開始。
一說世代居住在南投縣鹿谷鄉彰雅村凍頂巷的蘇姓家族祖先在1684年移民台灣,乾隆年間在凍頂山開墾種茶並以《凍頂蘇氏宗譜》作為證明。
一說台灣歷史學家連橫在1908年著作的《台灣通史》表示凍頂烏龍茶是台灣原生茶種,舊稱水沙連之茶,因為產量不多所以在當時名聲並不大。
品種以清心烏龍最優,台茶十二號(金萱)、台茶十三號(翠玉)等品質亦佳。以人工手採為主,一般於穀雨前後採對口二~三葉茶菁,年中可採四~五次。
飲茶趣
飲茶樂趣為何?
藉由泡茶及品茶沉澱身心,培養專注力與禪定。
一杯好茶分享,感受人生單純的美好!
各種茶有不同之茶語,例如凍頂烏龍茶
【茶語:思念、關懷】
以較高程度發酵及烘焙,滋味甘醇,香氣沈穩,適合喜愛濃厚口味的茶人。
它的個性憨厚、不花俏,是純樸、可依靠的老實人,默默守護家園,堅毅不拔。
論茶:(引用自網路)
小孩論茶,要求加糖。學子論茶,挑燈提神。
勞工論茶,消除疲勞。高官論茶,貢品相贈。
員外論茶,不惜重金。政客論茶,分級呈送。
酒客論茶,先乾為敬。清官論茶,一樣清清。
老人論茶,苦盡甘來。販夫論茶,不拘禮數。
走卒論茶,有味就好。文人論茶,詩書琴畫。
禪師論茶,句句藏機。佛家論茶,粗茶淡飯。
道者論茶,氣脈通暢。茶商論茶,保證好茶。
茶農論茶,陰晴水氣。茶癡論茶,無茶無命。
茶客論茶,讚不絕口。茶師論茶,引經據典。
茶人論茶,茶人合一。情侶論茶,濃情蜜意。
夫妻論茶,柴米油鹽。武士論茶,步步功夫。
閒人論茶,花生瓜子。外行論茶,不知所云。
內行論茶,香甘重滑。善人論茶,樣樣好茶。
寒夜論茶,以茶代酒。色徒論茶,意不在茶。
隻影論茶,孤而不寂。眾人論茶,鬧而不噪。
師徒論茶,必恭必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