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後心得筆記

»

書名:如何閱讀一本書
作者:Adler
譯者:郝明義 朱衣
由美國哲學家莫蒂默·傑爾姆·阿德勒於1940年所著,並於1972年與查爾斯·范多倫重新大幅度修訂。居然可以被不同人翻譯兩次。


<<啟>>閱讀是藝術

#閱讀的目的為何?

  • 為獲取資訊而閱讀
  • 為求得瞭解而閱讀
  • 打發時間消遣而閱讀

#看一本書應該了解重點大綱為何?

#如何找出書本之架構?

  • 第一階段的速讀,目的是為了「有系統」地瞭解書的內容。
  • 方式是逐步看書的名字、書封、目錄、序、最後一章、最後再挑幾個自己有興趣的章節,讀前幾頁。
  • 如此不用半個小時,就能掌握這本書是哪種類型(像是歷史、管理,或是心理),作者想傳達的論點是什麼,作者的結論又是什麼。還有自己有沒有必要繼續唸下去。

#閱讀的層級

  • 基礎閱讀:一般只要經過小學教育或者識字則可以具備基礎閱讀能力。
  • 檢視閱讀:主要分為「系統化略讀」和「粗淺的通讀」兩部分。
  • 分析閱讀:這是該書大篇幅論述的重點。列出了進行分析閱讀需要掌握的十多條規則。另外對不同類型的書如何閱讀進行了針對性的論述。
  • 主題閱讀:閱讀的最高層次。

<<承>>閱讀應該提出問題如何?

#作者想表達之內容如何?

找出作品的內容規則

  • 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規則1)

#找出作品之關鍵詞

  • 像是專有名詞,或是反覆提到、很常出現的字。如果對這個字的理解,跟作者不同,那文章圍繞這個字所做出的結論,當然也會跟作者不同。

#是否可以用簡單之句子表達作者想表達之意思?

  • 以最簡短的文字來敍述整部作品在談些什麼?(規則2)

#作者是如何將重點組合起來的?

  • 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並將各個部分的大綱也列出來。(規則3)

#找出作者所要解決之問題

  • 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規則4)
  • 詮釋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規則5)
  • 由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規則6)
  • 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從內容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重新架構出來。(規則7)
  • 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那些問題,還有那些是沒有解決的。再判斷那些作者知道他沒有解決的問題。(規則8)
真正擁有一本書應該是指你和書成為彼此的一部份;最好的方法是作筆記。

筆記可以分成三種

  1. 結構筆記
  2. 概念筆記
  3. 辯論筆記:針對一場討論的筆記
https://kknews.cc/zh-tw/education/v6rel.html

<<轉>>分析閱讀結論

  • 科學家以特殊經驗來證明結論
  • 哲學家以共有經驗求證觀點

#書本講內容是真的嗎?

  • 不要輕易批評。(規則9)
  • 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規則10)
  • 在評論之前,要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規則11)

#找出論證是否合理?

  • 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規則12)
  • 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規則13)
  • 證明作者不合邏輯。(規則14)
  • 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規則15)

<<合>>閱讀之效益

#與我有什麼關係?

#有什麼幫助嗎?
  • 從這本書啟發了我什麼
  • 我後續可以怎麼做?
#我的感想如何?
#是否需進階到綜合閱讀?

  • 確定與主題相關的書籍

¤綜合閱讀五個步驟

  1. 尋找相關章節
  2. 以相同名詞來詮釋作者的思想
  3. 釐清問題
  4. 界定論爭
  5. 分析問題的不同論點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如何閱讀實用書

  • 任何實用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問題,只有靠行動來解決。

#如何閱讀當前事件

  1. 作者想證明什麼?
  2. 他想說服誰?他寫作的心態是什麼?
  3. 他具有的特殊知識是什麼?
  4. 他使用的特殊語言是什麼?
  5. 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他有足夠的知識嗎?

#如何閱讀哲學書

  • 哲學的風格

  1. 哲學對話
  2. 哲學論文或散文
  3. 面對異議
  4. 哲學系統化
  5. 格言形式


心得


  • 包裝完整的數位內容經網路、電視、收音機及其他天天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娛樂或資訊管道,也都是些人為的支撐物,它們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在動腦,因為我們要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精心的設計。但是這些外界刺激我們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沒經過自我思考。 像是藥品一樣,一旦習慣了之後,需要的量就會越來越大,到最後,這些力量就只剩下一點點,甚或毫無作用了,很容易利用數位內容來控制思想。這時,如果我們沒有內在的生命力量,我們的智力、品德與心靈就會停止成長,當我們停止 成長時,也就邁向了死亡。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 除了經典書外,真是一本不簡單的書,他不是指引著作的書,但也指出著作的方向,偉大的讀者也可以成為偉大的作者。
  • 但因為網路的興起,科技的變化很大,這一部份均尚未納入書本,未來也許有高手寫後續著作。



參考網站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books/view/540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XsBSwJUDEo

延伸閱讀:自由書寫術

勤做紀錄、主動分析、樂於思考
https://readingoutpost.com/free-writing/